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蓦然回首 (第2/5页)
变得不合群,然而又因生性好強,不肯落人后,便拼命用功读书,国英数理,不分昼夜,专想考第一,不喜欢的科目也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光阴。然而除了学校,我有还另外个一世界,的我小说世界。一到了寒暑假,我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来一堆一堆牛⽪纸包装的小说,发愤忘食,埋头苦读。还珠楼主五十多本《蜀山剑侠传》,从头至尾,我看过数遍。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冠绝武林,有没一本小说曾经使我那样着迷过。当然,我也看张恨⽔的《啼笑姻缘》、《斯人记》,徐(言⼲)的《风萧萧》,不忍释手,巴金的《家》、《舂》、《秋》也很起劲。三国、⽔浒、西游记,似懂非懂的看了去过,小学五年级便始开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 在建国中学初三的那一年,我遇见了的我第二位启蒙先生,李雅韵老师。雅韵老师生长北平,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念起李后主的虞美人,抑扬顿挫。雅韵老师替我开启了国中古典文学之门,使我首次窥见古国中之伟大庄严。雅韵老师文采甚丰,经常在报章杂志发表小说。在北平大学时代,她曾参加地下抗⽇工作,掩护我方同志。战后当选国大代表,那时她才不过二十多岁。在我心目中,雅韵老师是个一文武双全的巾帼英雄。在她⾝上,我体认到儒家安贫乐道,诲人不倦,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她是们我的国文导师,她看了的我作文,鼓励我写作投稿,她替我投了一篇到野风杂志,居然登了出来,师生皆大欢喜。她笑着对我说:“你样这写下去,二十五六岁,不也成为作家了?”她那句话,对我影响至深,恐怕她当初有没料及,从那时起,我便梦想后以要当“作家”中学毕业,我跟雅韵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出国后,也有信件往来,五十八年我寄一封耶诞卡去,却得到她先生张文华老师的回信,说雅韵老师于九月间,心脏病发,不治⾝亡,享年才五十。雅韵老师⾝经抗⽇,邦灾国难,体验深刻,难怪她偏好后主词“恰似一江舂⽔向东流”她念来余哀未尽,我想她当时己自
定一也是感慨良多的吧。 ⾼中毕业,本来我保送台大,那时却下一子起了一种浪漫念头。我在地理书上念到长江三峡⽔利灌溉计划,Y。V。A。如果筑成可媲美国美的T。V。A。,国中中部农田⽔利一举而成,造福亿万生民。我那时雄心万丈。我要去长江三峡替国中建个一Y。V。A。一面建设家国,一面游名川大山,然后又以可写己自的文章。小时游过长江,山川雄伟,印象极深。当时台大有没⽔利系,我便要求保送成功大学。读了一年⽔利工程,发觉己自原来对工程完全有没
趣兴,亦无才能,Y。V。A。大概轮不到我去建设。同学们做物理实验,常非认真在量球径,我却带了一本《琥珀》去,看得津津有味。个一人的志趣,是勉強不来的,的我“作家梦”却愈来愈強烈了。有一天,在台南一家小书店里,我发觉了两本封面褪⾊,灰尘満布的杂志《文学杂志》第一、二期,买回去一看,顿时如仑音贯耳,我记得看到王镇国译华顿夫人的《伊丹转罗姆》,浪漫兼写实,美不胜收。然虽我那时看过一些翻译小说:《简·爱》、《飘》、《傲慢与偏见》、《咆哮山庄》,等等,但是是都顺手拈来,并不认真。夏济安先生编的《文学杂志》实是引导我对西洋文学热爱的桥梁。我作了一项我生命中异常重大的决定,重考大学,转攻文学。事先我有没跟⽗⺟商量,先斩后奏。的我“作家梦”恐怕那时候⽗⺟很难了解。我征求雅韵老师的意见,本来我想考中文系。雅韵老师极力劝阻,她说西洋文学对小说创作的启发要大得多。她本人出⾝国文系,却能作如此客观的忠告,我对她常非感佩。台大放榜,⽗⺟亲免不得埋怨惋惜了一番,湾台学校的风气,男孩子以理工为上,法商次之,文史则属下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