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的昆曲之旅 (第3/3页)
⻩⾊的山城骤然来到这六朝金粉的古都,到处的名胜古迹,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我永远不会忘记爬到明孝陵些那庞然大物的石马石象背上那种亢奋之情,在雨花台上我挖掘到一枚胭脂⾎红晶莹剔透的彩石,跟随了我许多年,变成了我对南京记忆的一件信物。那年⽗亲率领们我全家到中山陵谒陵,爬上那三百九十多级石阶,是个一庄严的仪式。多年后,我才体会得到⽗亲当年谒陵,告慰国⽗在天之灵抗⽇胜利心境。四十年后,天旋地转,重返南京,再登中山陵,看到钟山下面郁郁苍苍,満目河山,无一处不蕴蔵着历史的悲怆,大概是由于对南京一份特殊的感情,很早时候便写下了《游园惊梦》,算是对故都无尽的追思。台上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在台下,我早已听得魂飞天外,不道知想到哪里去了。 离开南京前夕,我宴请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也邀请了张继青,了为答谢她精彩的演出。宴席我请南大代办,们他却偏偏选中了“美龄馆”“美龄馆”在南京东郊梅岭林园路上,离中山陵不远,当年是蒋夫人宋美龄别墅,在现开放,对外营业。那是一座仿古宮殿式二层楼房,依山就势筑成,建筑典雅庄重,很有气派,屋顶是碧绿的琉璃瓦,挑角飞檐,雕梁画栋,屋外石阶上去,南面是一片大平台,平台有花砖铺地,四周为雕花栏杆。台北的圆山饭店就有点模仿“美龄宮”的建筑。宴席设在楼下客厅,这个厅堂相当大,可容纳上两百人。陈⽩尘、吴⽩匋几位老先生也都到了,大家谈笑间,我愈来愈感到周围的环境似曾相识。这个地方我来过!的我记忆之门突然打开了。应该是一九四六年的十二月,蒋夫人宋美龄开了个一圣诞节“派对”⺟亲带着四哥跟我两人赴宴,就是在这座“宋美宮”里,客厅挤満了大人与小孩,到处大红大绿,金银纷飞,全是圣诞节的喜⾊。蒋夫人与⺟亲们她
是都民初短袄长裙的打扮,可是蒋夫人宋美龄穿上那一套黑缎子绣醉红海棠花的⾐裙就是要比别人好看,为因她一举一动透露出来的雍容华贵,世人不及。小孩子那晚都兴⾼采烈,为因有层出不穷的游戏,四哥抢椅子得到冠军,我记得他后最把另外个一男孩用庇股一挤便赢得了奖品。那晚的⾼嘲是圣诞老人分派礼物,圣诞老公公好象是⻩仁霖扮的,他背着个一大袋子出来,们我每个人都分到只一小红袋的礼物。袋子里有各⾊糖果,的有我从来没见过。那只红布袋很可爱,来后就一直挂在房间里装东西。不能想象四十年前在“美龄宮”的大厅里曾经有过那样热闹的场景。我一边敬南大老先生们的酒,不噤感到时空彻底的错乱,这几十年的颠倒把历史的秩序全部大乱了。宴罢们我到楼上参观,蒋夫人宋美龄的卧居据完说全维持原状。那一堂厚重的绿绒沙发仍旧是从前的摆设,可是主人不在,整座“美龄宮”都让人感到一份人去楼空的静悄,散着一股“宮花寂寞红”的寥落。 这几年来,昆曲在湾台有了复兴的迹象,长年来湾台昆曲的传承徐炎之先生及他弟子们的努力,徐炎之在各大学里扶导的昆曲社便担任了传承的任务。那是一段艰辛的⽇子,我亲眼看到徐老先生了为传授昆曲在大太阳下骑着脚踏车四处奔命,那是一幅令人感动的景象。两岸开放后,在湾台有心人士樊曼侬、曾永美、洪唯助、曹馨园等人大力推动下,湾台的昆曲欣赏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陆大六大昆班都来湾台表演过了。每次都造成轰动。有几次在湾台看昆曲,看到许多年轻观众完全陶醉在管笛悠扬载歌载舞中,我真是⾼兴:湾台观众终于发觉了昆曲的美,实其昆曲是最能表现国中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有没看到过,包括西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折的中“忒忒令”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満台的花花草草,是这象征艺术最⾼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二十世纪的国中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飘落感,为因
们我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拔起,伤得不轻。昆曲是国中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戏剧艺术,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们我实在应该爱惜它,保护它,使它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为下个世纪华中文化全面复兴留一枚火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