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海童年 (第1/2页)
上海童年 我是一九四六年舂天,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初次到达海上的,那时候我才九岁,在海上住了两年半,直到四八年的深秋离开。可是那一段童年,对我一生,都意义非凡。记得第次一去游“大世界”站在“哈哈镜”面前,看到镜里反映出扭曲变形后己自胖胖瘦瘦⾼⾼矮矮奇形怪状,笑不可止。童年看世界,大概就像“哈哈镜”折射出来的印象,夸大了许多倍。海上本来就大,小孩子看海上,更加大。战后的海上是个花花世界,像只大巨无比的万花筒,随便转下一,花样百出。 “际国饭店”当时号称远东第一⾼楼,实其也不过二十四层,可是那时的真
得觉饭店顶楼快要摩到天了,仰头一望,帽子都会掉落尘埃。我从来有没见过那么多的⾼楼大厦聚集在个一城里,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像是四座⾼峰隔街对峙,⾼楼大厦密集的地方会提升人的情绪,逛四大公司,是我在海上童年时代的一段奋兴经验。永安公司里一层又一层的百货商场,琳琅満目,彩⾊缤纷,像好都在闪闪发亮,那是个魔术般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童话世界,就像好永安公司的“七重天”连天都有七重。我踏着自动扶梯,冉冉往空中升去,那样的电动扶梯,那时国全
有只大新公司那一架,那是一道天梯,载着我童年的梦幻伸向大新游乐场的“天台十六景” 当年海上的电影院也是国全第一流的。“大光明”的红绒地毯有两寸厚,一直蜿蜒铺到楼上,走在上面软绵绵,一点音声都有没。当时海上的首轮戏院“美琪”、“国泰”、“卡尔登”专门放映好莱坞的西片,《乱世佳人》在“大光明”上演,静安寺路挤得车子都走不通,海上人的洋派头大概是都从好莱坞的电影里学来的。“卡尔登”有个英文名字叫Carlton,是间装饰典雅、小巧玲珑的戏院,我在那里只看过次一电影,是“⽟腿美人”蓓蒂葛兰宝主演的《甜姐儿》。“卡尔登”就是在现南京西路上的“长江剧院”没想到几十年后,一九八八年,我己自写的舞台剧《游园惊梦》也在“长江剧院”上演了,一连演十八场,由海上“青话”胡伟民导演执导。 那时海上滩头到处都在播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