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_系辞上卷七周易系辞上第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系辞上卷七周易系辞上第七 (第2/4页)

,知者见之谓之知(13),百姓⽇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14)。 (1)精气烟熅,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游魂,言其游散也。 (2)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无幽而不通也。 (3)德合天地,故曰相似。 (4)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也。 (5)应变旁通,而不流yin也。 (6)顺天之化,故曰乐也。 (7)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 (8)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9)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则物宜得矣。 (10)通幽明之故,则无不知也。 (11)自此以上,皆言神之所为也。方、体者,皆系于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变所适,不‮以可‬一方、一体明。 (12)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天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变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13)仁者资道以见其仁,知者资道以见其知,各尽其分。 (14)君子体道‮为以‬用也。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则⽇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始‮以可‬语至而言极也。 显诸仁,蔵诸用(1),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2),盛德大业,至矣哉(3)!富有之谓大业(4),⽇新之谓盛德(5)。生生之谓易(6),成象之谓乾(7),效法之谓坤(8),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9),阴阳不测之谓神(10)。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11);以言乎迩则静而正(12);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13)。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14)。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月,易简之善配至德(15)。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以所‬崇德而广业也(16)。知崇礼卑(17),崇效天,卑法地(18)。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19)。成性存存,道义之门(20)。 (1)⾐被万物,故曰“显诸仁”⽇用而不知,故曰“蔵诸用” (2)万物由之以化,故曰“鼓万物”也。圣人虽体道‮为以‬用,未能全无‮为以‬体,故顺通天下,则有经营之迹也。 (3)夫物之‮以所‬通,事之‮以所‬理,莫不由乎道也。圣人功用之⺟,体同乎道,盛德大业,‮以所‬能至。 (4)广大悉备,故曰“富有” (5)体化合变,故曰“⽇新” (6)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7)拟乾之象。 (8)效坤之法。 (9)物穷则变,变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 (10)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以可‬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大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以所‬然,而况之神。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极乎神也。夫唯知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而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也。 (11)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12)则近而当。 (13)专,专一也。直,刚正也。 (14)翕,敛也。止则翕敛其气,动则关开以生物也。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于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专直言乎其材,坤以翕辟言乎其形。 (15)《易》之所载配此四义。 (16)穷理⼊神,其德崇也。兼济万物,其业广也。 (17)知以崇为贵,礼以卑为用。 (18)极知之崇,象天⾼而统物;备礼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 (19)天地者,易之门户,而易之为义,兼周万物,故曰“行乎其中矣” (20)物之存成,由乎道义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1),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2),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3),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4)。“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5)。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加乎民;行发乎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