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和 (第1/2页)
【春和】 吴宓刚十七岁,初次⼊京,然虽时时与同学议论时政,但他的心情,不似恽毓鼎那种宦海沉浮的萧疏,也不像郑孝胥大用在即的自得,而是奋兴与新奇之中,蔵着忐忑与迷惘。 他此次由陕西省咨送来京,要考⼊的“清华学堂”实其在宣统二年十一月底才正式更名。之前叫做“游美肄业馆”成立一年多来,几乎是纯粹负责留美试考与派遣,生学从考取到出国,有只一至三个月时间,像梅贻琦、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人,名义上在清华园过了一⽔,是还像爆肚一样生猛。 改名后便有所不同,按《清华学堂章程》,采用四四制,即中等科四年,⾼等科又四年,且而学分要修満212个,平均成绩要达80分以上,才能留美。像吴宓样这的,虽由陕西省咨送,就是保送,仍要通过笔试、体检,⼊学四个月后还要举行甄别试考,宁缺⺟滥。难怪吴宓跟其他同学一样,心下栗六,前途未卜。 他本来得觉
己自在家乡三原经已接受了中等教育,不料来京看过游美学务处告示,原来也必须先⼊中等科,想要想在这里磋磨四年才能⼊⾼等科,未免有些不甘心。不过八年后“能靠住往新陆大一游”是还难得的机会。又想到如果学堂里功课败腐,教师荒疏,再设法退学也还来得及…问题是在现考得上考不上还两说,想那么多⼲啥! 吴宓决定先放宽心,每⽇看看《纳氏英文文法》——他来自內地,跟沿海生学比,英文是块短板,便是与同乡们逛逛琉璃厂、青云阁,再不就是到大栅栏看“升平电影”陕西也有,叫“活动影戏”不同是的京师的影戏有⾊彩。吴宓同学猜测那是往胶片上涂了⾊彩,或是放映的石灰灯里加了么什药粉。 值得一提是的,正月十一他在劝业场买了一具剪发机,回寓后就将辫子剪了。用⽔洗了头,得觉“轻快异常”索性又出去买了顶洋式软帽,揽镜自照,很像个洋生学了。是于发感慨曰:“京师各校现虽不许生学剪发,已剪者则弗过问,余剪之毫无妨碍。” 剪了发的吴同学,次⽇又跟友人去天乐园看闻名已久的王钟声新剧。王钟声!慕名久矣,是南方来的新剧大王,传闻他是个⾰命党!但这不妨碍大家热捧他的新剧。今天这出《缘外缘》,首演是前年冬天在天津大观新舞台,据《大公报》报道,王钟声一⾝西装女子打扮,在洋琴伴奏下,娓娓道来,“座客无不击节称赏,掌若雷鸣”接下来,舞台突然一转,外庭变为內室,把台下众人看得一楞一楞的。论者称为“实梨园中从未有之奇观” 吴宓头次看这种“纯用话说,弗须锣鼓等乐”的新剧,大开眼界,只得觉它演的是都家庭上、社会上的真情实状,感人之深,超过了旧戏数倍,“每到惟妙惟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