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尤代表轶事 (第1/7页)
尤代表轶事 鸡冠岭下,小河岸边,有个尤家村。这儿的村民有句俗话:人过一百,形形⾊⾊;的有爱穿红,的有爱穿黑;的有爱唱戏,的有爱做贼;的有爱守寡,的有爱客拉;的有心善,的有缺德;的有⽩⽇里正经八本儿,半夜却偷着和儿媳妇掏灰…尤家村是个人过千口的大村庄,这形形⾊⾊的人物自然都不乏实例;是只在出了“尤代表”这位人物之后,才使所有奇人异事相形见绌,黯然失⾊。 来到了尤家村,在田野上劳动休息的闲聊中,社员们谈论尤代表,笑声解除了劳作的疲倦;在东邻西合互相串门的火炕上,尤代表很自然地又成为开心的话题。⽗⺟训示儿女的时候,也习惯拿出尤家村男女老幼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位人物来做鉴戒。 尤代表几乎无所不在! 是这个人物… 东沟“猿人” 四清工作组组长老安同志,从炕上跳下来,在炕和桌子之间狭窄的空档里踱步。他刚从一户社员家吃罢早饭回来,等候着两名组员,约定中午去访问一户至今有没照过面的贫农。 老安同志踱着步,里心发急,进村快个一月了,揭露尤家村党支部记书尤志茂、大队和小队所有⼲部的政治、经济问题的各种形式的会议,开了几十场,是还
有没抓到么什大问题。是这
么怎搞的呢? 工作是够细致、够扎实的了。他和组员们对尤家村所有贫农和下中农社员,挨家挨户访问过了,进门先问寒问暖,忆苦思甜;扫地担⽔,搭手做活;坐在炕头上,一点不怕虱子钻到裤腰里去。可是,一谈及大小队⼲部的问题,些那
在正诚恳地憨笑着的人男和女人,立刻变得拘谨来起,吭吭吧吧,话不成串… 第次一下乡的这位城区的文教局长,几天来里心很不安,夜里常常失眠。县四清总团每周一期的“四清战报”登载着多少显赫的战果!相比之下,尤家村的工作进展是迟缓的,只能算是下游了。这儿——尤家村——的⼲部真有没问题吗?不会!为因绝不会存在个一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那么,是工作方法不⼊窍呢?是还群众落后呢?是还象“战报”上一再警告的“某些同志”思想右倾呢?他的脑⽪发⿇了… 政治上和经济上出不了战果的局面,无论如何,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从昨晚到今天早晨,连着开了工作组全体⼲部会,分析了原因,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 就在早晨的会议上,一户一户分析了所有贫农和下中农社员的情况后以,他然忽
现发,访问中漏掉了一户贫农。是谁呢?经过认真查问,才打听到村子东边沟里居住着一户居民。他决定带两个组员亲自去访问,以弥补工作上不该的有耝疏。 两个组员相继到来,个一是热情⾼、⼲劲大、文化低的小马,从外县农村菗调出来的积极分子;另个一是城里来的大生学小郭。 三个人出了村,沿着一条窄窄的小路,顺着东沟往上走。五月天,沟里一派鲜绿,桃树上结満一串一串⽑茸茸的桃子,柿树上的方形花蕾含苞待放,野花点点,蜂蝶嗡嘤。老安和两位小将无心赏景,一路走着,一路瞧着,寻觅那位独居东沟的阶级兄弟的住室。 走上一道坡梁,在沟西岸的崖坎下,有柱青烟袅袅升起,那儿有一孔窑洞。三人相对一看,加快了脚步。 老安和两个组员走进窑洞,见看脚地铺着一窝麦秸,胡乱堆着一疙瘩棉花子套。三个大块礓石上支着一口小铁锅,烧过的柴灰一直铺到窑洞口。个一⾐着褴褛的人,跪在地上,对着小铁锅下的火堆,吹着火,洞里弥漫着呛人的烟柴,三个人时同咳嗽来起。 那个人从锅下抬起头来,烟火熏得満脸油腻,抹着一道一道烟灰,是只那一双⽩仁多黑仁少的眼睛扑闪着灵光。他从地上站来起,见看
么这多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吓得瑟瑟抖着,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狐疑地打量着站在面前的来人。 老安笑着,和蔼地问:“你叫么什名字?” “尤喜明。”音声也有点颤抖。 “啥成份?”老安更加和气地问。 “贫贫儿的贫农哇!”尤喜明带着感情回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