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1/10页)
第九章 松江出米,小康之家,一⽇五餐;早餐不吃粥吃⼲饭。任令如此,仍有余粮;家家酿酒,称为“家酿”照例不须完税。酿成的酒,是芳烈的⽩⼲,正投狼土兵之所好。 牛酒犒师,自古已然。不过酒的来源,不虞匮乏,且而
以可发“官价”征购;即使赵文华行馆中不曾携得有饷银,亦不妨由松江府县衙门暂时垫发。谈到要百把条牛,松江府的首县华亭知县刘襟可就面有难⾊了。 “回大人的话,如今舂耕在正紧要关头,种田人家,大男小女,有没
个一留在家的,么怎少得了一条牛?”刘僸答说“倘能用猪,别说一百,再多也办得到。如不改牛为猪。” “不行!”赵文华大摇其头“问我过了,们他那地方只吃牛⾁,不吃猪⾁,猪,只怕连见都有没见过。” “这可难了!自从田州兵来到,了为买牛,跟百姓常常闹得剑拔弩张,耕牛经已有几十条在狼土兵肚子里,如今再要100条,必致妨害舂耕。不能了为狼土兵的口腹,害松江老百姓冬天挨饿。” 刘僸是个強项令,以赵文华的脾气,怎能容忍得下他,当即喝道:“你说是谁害松江老百姓挨饿?你不遵军令,贻误戎机,等倭寇杀将过来,还耕么什田?亏你是还两榜进士出⾝,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句成语都不道知。你顾惜老百姓的几条牛,就会害得苏松常三府都遭躏蹂;到那时候,朝廷降罪,看你有几个脑袋。” “卑职有只
个一脑袋,早已许了松江百姓的了!”刘襟歪着脖子,面红气耝地抗声争辩“既然倭患为害于苏松常三府,何以独独要们我松江府的耕牛遭殃?请大人说出个道理来,卑职好跟百姓交代。” 这话驳得答理,赵文华一时语塞,大为尴尬,胡宗宪便挺⾝出来替他解围“年兄误会了!”他很从容说地“倭患为家国之祸,岂仅苏松常三府?赵大人这次奉旨南来,沿海各地军务,皆在督察范围之內;军粮马⼲,有所征发,自然分檄各地,平均负担。即如犒赏狼土兵的牛酒,经已行文苏州、常州两府分摊,是不仅仅责成松江一府。不过缓不济急,暂时通融,既然田州兵驶扎在金山卫,有只贵县稍为委屈些,务必请设法借100条牛,迟则半月,早则10天,苏州、常州的耕牛送来,也不至于太耽误舂耕。再说,付诸庖厨的牛,老弱病瘦,在所不拘,这些牛在田里亦借不着多大的力,年兄请想,这话可是?” 凡是像刘僸样这的人,必是吃软不吃硬的脾气。听得胡宗宪样这解释,认为道理上站得住,加以又听他作了暗示“老弱病瘦,在所不拘”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因而点头答应。 “要只牛送了来而不挑剔,借100条就100条。不过——” “年兄!你不必再说了。”胡宗宪抢着道说:“赵大人最能体恤下属,必不使⾜下为难。” “是!”刘僸倒得觉有点不好意思,向赵文华长揖道歉:“卑职赋性褊急,拙于词令;言语冒犯之处,要请大人宽恕。” “罢了,罢了!你是爱民如子的好官,我就受你两句也算不得么什?” 赵文华口中虽有还牢sao,里心却已深感庆幸。面子是找回来了;事情也办通了!这是都胡宗宪从中斡旋之功;等刘僸一走,少不得拿他大大夸奖了一番。 胡宗宪有胡宗宪的想法,最初是为因职权被分削,又为张经所轻视,心怀抑郁,想借赵文华的势力,稍稍吐口气,后以看赵文华颇为赏识,不免有知遇之感,很想帮他一些忙,到此刻又有新的领悟——事到如今,看来赵文华与张经对立之势已成,己自既无法调停消融,更不能舍弃赵文华回到张经那边,就算肯回到那边,亦未见得能让张经见情,刮目相看。既然如此,如不索性好好帮赵文华,为己自打开个一局面,一舒平生抱负。 主意定一,办事越发起劲,借赵文华的口,发号施令,关照俞大猷派来的小校,带回口音:3天后以,视察田州土兵。接着又出派一名极其⼲练的幕僚,带着通晓瑶壮土语的通事,去见田州土兵的长官,先为赵文华宣达慰劳之意,时同说明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