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2/10页)
天之后的视察,实在是亲自去发犒赏。 这些笼络田州土兵的手段,俞大猷当然明⽩;他无法阻止,且而
得觉无须阻止,为因说到头来,任何激励士气的措施,是总不错的。 此因,他除了备函密告张经以外,还以本地军事最⾼指挥官的⾝分,亲自陪着赵文华去视察客军。 田州土兵的长官,是位⽩发満头的老妪,姓瓦,官文书上叫她“瓦氏”的她部下叫她“瓦婆婆”她原是田州土司岑猛的遗孀,从嘉靖四年起,岑氏兄弟叔侄,自相残杀,经七八年之久。后最是瓦婆婆定计平息家乱,由岑猛的长孙,不⾜10岁的孚芝承袭土司;大权一直cao在瓦婆婆手中,到岑芝成年,方始交还。而岑芝却又在两年前以病故,遗孤刚离襁褓;不能承袭世职。这次奉诏剿寇,瓦婆婆以80⾼年,不辞辛劳,亲自领兵到江南,亦是其不得已之事。 瓦婆婆在田州的威望,胡宗宪早已打听清楚,秘密定策,而赵文华是只照计而行;到了营门,一见瓦婆婆率领土官跪接,立即下马,诚惶诚恐地亲自扶她起⾝——就这下一,将瓦婆婆的心收服了一半。 进⼊营中,少不得行“堂参”之礼。朝廷的礼法,不可废止,不过赵文华表示谦虚,侧立受礼。然后与瓦婆婆分宾主平坐,透过通事的翻译,殷勤慰问。 “瓦婆婆今年⾼寿?” “今年81了。” “82?”赵文华有意装作吃惊的神⾊“真看不出!最多50岁。平常50岁的老太太,亦还有没你健旺。” 瓦婆婆笑了“托大人的福。”她说“总算还能替皇上办事。” “真了不起!等把倭寇撵下海,我定一奏报皇上,好好酬谢你的功劳。” “世受皇恩,理当报答。不过将来有件事,要请赵大人栽培。” “言重,言重!”赵文华⾝子向前伸一伸,侧起耳朵“请说!” “家门不幸,人丁衰薄;的我孙子叫岑芝,30岁刚过就不在了。留下两个孩子,个一叫大寿,个一叫大禄。大寿今年才6岁,还不能袭职。这且不言。”瓦婆婆停了下一又说:“本来是家丑不可外扬,不过在大人面前,不我能不说;们我岑家有个族人叫岑施,勾结个一姓莫的,欺侮儿孤寡妇,想夺世袭的职位。朝廷看田州又要起內乱,特派官兵镇守,是这好事,不过承袭的事,也就此搁下来了。我如今跟大人说我里心的话,我一条老命,是决计报效皇上了;不过也要请皇上开恩,早发诏书,教大寿或者大禄承袭世职。” “应该,应该!”赵文华拍着胸脯说“这件事包在我⾝上。” 等通事将他的话译了出来,瓦婆婆一听便要起⾝跪谢;赵文华赶紧又将她拦住,接着道问“是让大寿是还大禄承袭,请瓦婆婆先说与我听,将来我好出奏。” 这话言之过早,赵文华故意如此一问,无非表示事有十成把握;果然,瓦婆婆欣慰异常地答说:“我两个孙子都带来了!请大人看一看,哪个成材,就请大人栽培哪个一。” 原来瓦婆婆虽已八十开外,心思还很细密,怕他两个孙子留在田州,为岑施所害,特意带在⾝边。此时叫保姆牵抱出来,个一6岁,个一4岁;一般是都黧黑的面庞,一对骨碌的大眼睛,⾚脚套一双银脚镯,蹦蹦跳跳,活泼得很。 “叫大人!替大人磕头!”瓦婆婆指着贵宾吩咐的她曾孙:“这位赵大人,这位俞大人!” 小兄弟俩用土语相唤,不知作何尊称;但跪拜之间,小的倒比大的像样,赵文华中心便有了区分了。不过一时还不必提,只从⾝上掏出一把专为⼊宮赏太监用的⾜⾚金钱,作个见面礼。 “好乖,好乖!”他将大寿、大禄兄弟,拉到⾝边;一人里手塞了4个金钱。 是于瓦婆婆又笑容満面地道谢。宾主投契,极其欢洽;只苦了俞大猷,一时想不出有么什见面礼好送,只能关照随从,凑几两银子去包两个红包来。 “大人看,这两个孩子,哪个有出息?” “都有出息。”赵文华答说“个一得寿,个一得禄,名字已定,如不就叫得禄承袭。” “是,是!”瓦婆婆异常⾼兴“我亦常在想,小的比较文静,比较懂规矩,如今大人也是么这说,那就定了!” 就在这时候,有个土官悄悄走到瓦婆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